天长地久终有尽头优配速至,这份怨恨却绵延不绝,永无止境。我常常感叹,世间最真挚的爱情为何难以持久,深情的人儿为何无法长久相守。他们曾共同经历战乱的苦难,却最终被命运捉弄,以这样的结局画上句号。叶挺与他的妻子李秀文,恰好印证了“命运弄人”这四个字的真谛。
叶挺一生娶了两位妻子,而这两段婚姻的结局却截然不同。提到民国时期的爱情,更是充满了波折与挣扎。那个时代处于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烈碰撞之中,旧有的传统尚未完全消退,而新兴的观念正在快速发展。婚姻问题上尤为明显,包办婚姻依旧存在,而自由恋爱却逐渐被年轻人所追求,叶挺的两任妻子正好体现了这种文化的交织。
叶挺的第一任妻子黄春,是他的父亲叶锡三为他带回来的童养媳。那时黄春才12岁,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。两个年幼的孩子,谁也不愿被父母安排这样的命运,但黄春没有选择的权利,也无法改变现实。她被送到了年仅10岁的叶挺面前,面对这个刚认识就被告知将成为自己妻子的女孩,叶挺自然满脸不悦,言语冷淡。然而他身份卑微,反抗无门,只能默默承受父亲的斥责。
展开剩余83%“童养媳”这一被视为封建陋习的制度,深刻影响了叶挺和黄春的前半生,也影响了叶挺姐姐的命运。叶挺的姐姐正是因被送去当童养媳,最终病逝婆家,这给年幼的叶挺造成了沉重打击,也让他对这项陋习充满反感并立志反抗。虽然反抗的结果只是暂时搁置此事,但叶挺的志向却日益坚定,投身革命。黄花岗起义时,他小学刚毕业,就因支持起义被捕,幸得老师陈敬如四处奔走,才使他重获自由。
上中学后,他再次加入起义军优配速至,尽管这次起义失败,但这段经历进一步坚定了他投身革命的决心。叶挺的父亲见儿子屡屡陷入危险,忧心忡忡,不愿轻易放手,想借成家立业来让叶挺安心。因此,叶锡三极力逼迫儿子与黄春成婚,希望他能“安定下来”。但叶挺接受了新思想,坚决抵制包办婚姻和童养媳制度,因而与父母爆发激烈争吵。长期生活在叶家的黄春,看尽了这一切。
黄春的命运注定悲苦。长时间相处中,她已悄悄喜欢上叶挺,那个会帮她做事、尊重她的男子。她满心期待婚礼和二人的未来,却不知叶挺心中早已萌生离去和反抗的计划。父母之命难违,叶挺最终不得不顺从,1912年春节前夕,他与黄春结为夫妻。黄春曾以为自己盼望的幸福生活即将来临,想象着男耕女织、安稳和乐的日子,却被叶挺无情泼了冷水。
新婚之夜,叶挺坦言自己既不是好儿子,也不会是好丈夫,既不能守家种田,也无法给黄春理想的生活,婚姻注定不幸福。对于爱情满怀憧憬的黄春,尤其是被旧思想灌输的她,这番话如晴天霹雳。即使叶挺再三说明,她依旧坚守承诺,一生相随。叶挺无奈,只得继续他的反叛道路,安稳日子没过多久便悄然离开。
黄春践行诺言,独自操持家务,洗衣做饭,等待叶挺归来。期间她生下叶挺的儿子,但孩子不幸夭折,她再次陷入孤独。十年弹指一挥间,叶挺终于回家,黄春满怀欣喜迎接,却被告知离婚的事实。多年外出,叶挺认识了李秀文,二人情投意合,决定共度余生。黄春成了他们唯一的障碍。
尽管黄春极力抗拒,离婚成了现实。叶挺并非无情优配速至,他劝黄春再嫁,找一个心爱之人,却遭拒绝,最终只留下300元钱便离开。失去叶挺的黄春,生活失去方向,她选择了出家为尼,也许是受叶挺革命理想的影响,决心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,赢得了人们尊重。她去世后安葬于叶家坟地,永远是叶家的媳妇。
叶挺的第二任妻子李秀文,正是叶挺所愿,两人是真正的自由恋爱。初见时,叶挺在李章达家门口,听见楼上传来清脆脚步声,抬头见一位身着白衫绿裙的女子站立楼梯口。那一刻,仿佛她身上散发着光芒,直击叶挺心扉。李章达介绍她是执信中学的优等生及校花,叶挺随后频繁到访李家,表面谈事,实则暗藏情愫。
李章达识趣地当起媒人,二人迅速进入恋爱。然当时叶挺仍有第一任妻子的羁绊,直到离婚后才完全投入感情。1924年,组织欲派叶挺赴苏联留学,面对机遇,叶挺因李秀文的存在犹豫不决,决定先向她求婚,得其应允后心安理得。两人对婚姻态度认真,李秀文带叶挺回家坦诚相告,遭家长反对。她父亲认为叶挺只是小军官,不配女儿,要求至少升为团长方可结婚。
叶挺牢记丈人言语,刻苦学习,归国后成为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,婚期终定。婚礼上,二人誓言生死相依,谁料此言竟成真谶。婚后叶挺投身革命,李秀文则做贤内助,操持家务,支持丈夫事业。战争岁月,相爱容易守难,和平才是最大期盼。作为军人,叶挺更难享平静生活。
新四军物资匮乏,叶挺费尽心思筹集数百匣子枪,李秀文也贡献良多,拿出父母养老金购买装备,并陪同叶挺前线。生活清苦,衣物常年补丁累累。出身富贵的李秀文甘之如饴,坚守丈夫。皖南事变后,叶挺被扣押,人生陷入黑暗,李秀文与孩子亦遭软禁,生活困苦,甚至温饱成问题。李秀文外出摆摊,挖野菜维持生计。
生活虽艰,她无怨无悔,只盼全家团聚。可叶挺被押往恩施,夫妻再度分离。李秀文带子生活艰难,甚至靠乞讨度日,缺衣少食兼病痛,生活陷入绝境。后来她投靠谭冬青,生活稍稳,每天摆摊补贴家用。抗战胜利后,叶挺重获自由,夫妻憧憬美好未来。李秀文带幼子赴重庆与叶挺团聚,二人如新婚般激动,仿佛重新开始。
多年囚禁一去不复返,叶挺渴望为革命贡献力量,决定前往延安。1946年4月8日,叶挺与李秀文、女儿扬眉及幼子乘飞机前往延安,却在山西遭遇空难,机上人员无一幸免。二人结婚誓言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求同年同月死”,命运自此紧紧相连。
世人常说:“夫妻本是同林鸟,大难临头各自飞。”但叶挺与李秀文用生命诠释了真爱足以克服万难。民国时代的爱情,多是悲剧,相守更难得幸福。正因如此,我们应更加珍惜眼前生活,因为那是先辈们用生命与幸福换来的珍贵财富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实盘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